專欄報導 Column
柯比意小木屋-1951年作品

柯比意小木屋 
 Cabanon de Le Corbusier 
 法國褐岩馬丁岬(Roquebrune-Cap-Martin),1951年。

柯比意設計給自己的小木屋,是極小空間的原型,奠基於人體工學的研究及機能主義的極致發揮。

小木屋位在海邊崖上的小路上,屋身全由木材建造,屋頂則為單坡洩水屋面。平面為正方形,每邊長為3.66公尺,高度2.26公尺,所有的尺寸都來自他的《黃金模矩》。在這個僅15平方公尺的室內之中,柯比意配置了休息的角落、廁所角落及一個洗臉台,室內僅有兩扇窗,各為70公分邊長的正方形窗。室內家具也僅有一張床、一張桌子、以及幾個櫃子。所有的地板、家具,均由柯比意的柯西嘉木工師父巴孛力斯所完成。
 
基地旁另一端,是附近酒館老闆雷布塔托(Thomas Rebutato)的土地(小木屋的基地也是屬於同一個地主),柯比意曾經設計了五棟度假小屋,名為「侯克與侯柏」(Roq et Rob)並取得建照,但卻從未興建。1957年柯比意利用「侯克與侯柏」設計了五個露營小屋送給雷布塔托,作為抵掉小木屋土地的購買費用。


小木屋的基地就現代建築觀點而言是異常卓越的,主要是因為艾琳‧葛芮(Eileen Gray)與尚‧玻多維奇(Jean Bodovici)於1926年至1929年在附近蓋了一棟非常現代的自宅,柯比意非常喜歡這座建築,因此常常去葛芮家作客,甚至在牆上繪製了八幅畫作(目前保留六幅)。19039年,柯比意於此地度假時結識了「海上之星」酒館的老闆雷布塔托,因此每年必定回到此地度假,1952年建造了小木屋之後更是頻繁地回來,直至1965年在海裡游泳心臟病發死亡為止。




策展人:王維周 
指導單位: 
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、 
柯比意基金會 
 
主辦單位: 
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、 
do_co,mo.mo taiwan 
 
協辦單位: 
北科大藝文中心、 
北科大建築文化基金會 
 
贊助單位: 
法國在台協會、 
東和鋼鐵股份有限公司
      